冰块数码网将会介绍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王强的获奖作品

王强的获奖作品

《迟到》获15届国展银牌

《负荷》获亚洲30亿人口纪念日艺术类金奖

《祈》第9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中国”专题金奖

《冬荷》获2010佳能第三届感动典藏摄影大赛专业组铜奖

《僧影》 入选23届国展

《北湖》入选23届国展

《舞》获加拿大中艺摄影协会第四届国际摄影沙龙psa最佳作品奖(第一名)

《风中的思念》获第一届网络摄影大赛铜牌

《荷塘精灵》获2010台湾园林国际沙龙psa金牌(最高奖)

《天人合一》获阿尔塔尼亚全球数码第四名:《天人合一》获英国威尔士国际摄影展金牌

穷玩单反佳能600D 记四年拍照的一些故事

13年上大学之前那个暑假,打了一份工,挣来的钱就买了一台单反,也是佳能单反相机中最入门,最便宜的,连镜头都没舍得买18-135。就用着佳能600D和18-55的镜头拍了三年,后来又买了“小痰盂”50mm定焦,一个机身两个头换着用。

构图有点问题,右边的电箱应该裁掉。

14年5月的时候,报名了佳能影像马拉松的活动,一个人去的,看到很多年纪很大的人,像是许久未见的老友,互相亲热的打招呼。

影响马拉松就是走走拍拍,抽签选的主题是“初夏”,半天的时间,三条路线,我是从世贸天阶走到了南锣鼓巷,又走回来。就选了这张照片,虽然没获奖吧,但感觉挺有意思的。

14年暑假去了山东,夜爬泰山,想拍日出,还背着一个三脚架上去。登顶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月亮还高高的挂在天上,用三脚架拍张月亮,没固定好,一晃,拍出来三个月亮。

这应该也是在14年的暑假,刚开始想拍照片的时候,就往798艺术区跑,拍到了窗户里这颗多肉,假的,今年去的时候它还在。

可是就这张照片莫名其妙的就获奖了,当时也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投稿佳能感动典藏的摄影比赛,我已经不记得当时选这张的原因,也不记得拍它时在想什么。

当时的佳能感动典藏还没有大众赛区,必须得是专业,或者高校专业,打电话过来跟我确认信息的时候,我还虚报了专业,就这样拿了一个月赛的奖。

动静结合。

因为有了前面一次获奖,第三次又去参加佳能的活动,印象三里屯,这张虽然没获奖,但自己很喜欢。

在家附近的马路上,把手架在栏杆上固定,玩慢门。

还要说佳能的活动,一个摄影讲座,就是照片里面这个主讲人,报名的时候要交一张关于旅行的照片,再等他确认。

我交的就是泰山上的那张“当时的月亮”,没想到讲座现场他挑出三张有意思的照片,送了他的签名摄影集。就选到我那张了,他说,很文艺。

而这张是在他工作室前面,也是去参加他的摄影展,也是一个人去的,看一圈就走了。拍到这张照片,还在微博上发给他,有一种《白日梦想家》那张遗失的照片的感觉。得意。

三角构图,虚实结合。

15年春节去了天津,在海河大桥上看到下面的一个孩子,自己在玩耍,旁边有渔船,有高楼的倒影。

15年第一次去参加摄影器材展,在一个现场人像讲座,模特虽然很漂亮,但我却注意到老师散落在地上的几个镜头。

用这张照片再去参加15年的影像典藏,并没有获奖。

16年,同样是春节的时候和妈妈去了南京,为什么想去南京,因为李志的一首《热河》,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在想李志当年是不是也坐在街头,唱着自己的歌。

从这张开始,就用定焦头了,一用上定焦才知道原来想拍张好看的人像照片那么容易,就是相机和镜头决定的。

如果问我600D到底适不适合新手用,我觉得不适合,太容易打击新手,挫败感~(开个玩笑)

去河北,定焦头的虚化效果。

第一次去上海出差,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领导带我去外滩转了转,拍到这张。

帮朋友忙,去拍Cosplay展,相机拿在手上,盲拍,拍到这个小姑娘。把后面那个男人的脸P掉就好了。

央美的毕业展应该也是第三次去看了,每次都能看到很多有创意的作品,这次也抓拍到一个姿势优雅的女人在看展。

去天津,在五大道,一处正在装修的房子,正好拍到工人现在二楼阳台在张望着什么。

另外一些在天津拍到的照片: 旅行一定要去一个足够远的地方吗?

去山东,孩子们在一个营地过六一儿童节,抓拍到这张跑起来的照片,就是孩子应该有的模样。

本想摄影入门技巧的文章,把这些照片找出来的时候,照片里的故事就不断地从脑海里冒出来了,这就是拍照片的意义咯。下回再写摄影技巧吧。

我记得,小学英语课老师教过一个句子,“这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英语我是不记得了,但这句话我却一直记到现在。

穷玩单反佳能600D 记四年拍照的一些故事

13年上大学之前那个暑假,打了一份工,挣来的钱就买了一台单反,也是佳能单反相机中最入门,最便宜的,连镜头都没舍得买18-135。就用着佳能600D和18-55的镜头拍了三年,后来又买了“小痰盂”50mm定焦,一个机身两个头换着用。

构图有点问题,右边的电箱应该裁掉。

14年5月的时候,报名了佳能影像马拉松的活动,一个人去的,看到很多年纪很大的人,像是许久未见的老友,互相亲热的打招呼。

影响马拉松就是走走拍拍,抽签选的主题是“初夏”,半天的时间,三条路线,我是从世贸天阶走到了南锣鼓巷,又走回来。就选了这张照片,虽然没获奖吧,但感觉挺有意思的。

14年暑假去了山东,夜爬泰山,想拍日出,还背着一个三脚架上去。登顶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月亮还高高的挂在天上,用三脚架拍张月亮,没固定好,一晃,拍出来三个月亮。

这应该也是在14年的暑假,刚开始想拍照片的时候,就往798艺术区跑,拍到了窗户里这颗多肉,假的,今年去的时候它还在。

可是就这张照片莫名其妙的就获奖了,当时也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投稿佳能感动典藏的摄影比赛,我已经不记得当时选这张的原因,也不记得拍它时在想什么。

当时的佳能感动典藏还没有大众赛区,必须得是专业,或者高校专业,打电话过来跟我确认信息的时候,我还虚报了专业,就这样拿了一个月赛的奖。

动静结合。

因为有了前面一次获奖,第三次又去参加佳能的活动,印象三里屯,这张虽然没获奖,但自己很喜欢。

在家附近的马路上,把手架在栏杆上固定,玩慢门。

还要说佳能的活动,一个摄影讲座,就是照片里面这个主讲人,报名的时候要交一张关于旅行的照片,再等他确认。

我交的就是泰山上的那张“当时的月亮”,没想到讲座现场他挑出三张有意思的照片,送了他的签名摄影集。就选到我那张了,他说,很文艺。

而这张是在他工作室前面,也是去参加他的摄影展,也是一个人去的,看一圈就走了。拍到这张照片,还在微博上发给他,有一种《白日梦想家》那张遗失的照片的感觉。得意。

三角构图,虚实结合。

15年春节去了天津,在海河大桥上看到下面的一个孩子,自己在玩耍,旁边有渔船,有高楼的倒影。

15年第一次去参加摄影器材展,在一个现场人像讲座,模特虽然很漂亮,但我却注意到老师散落在地上的几个镜头。

用这张照片再去参加15年的影像典藏,并没有获奖。

16年,同样是春节的时候和妈妈去了南京,为什么想去南京,因为李志的一首《热河》,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在想李志当年是不是也坐在街头,唱着自己的歌。

从这张开始,就用定焦头了,一用上定焦才知道原来想拍张好看的人像照片那么容易,就是相机和镜头决定的。

如果问我600D到底适不适合新手用,我觉得不适合,太容易打击新手,挫败感~(开个玩笑)

去河北,定焦头的虚化效果。

第一次去上海出差,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领导带我去外滩转了转,拍到这张。

帮朋友忙,去拍Cosplay展,相机拿在手上,盲拍,拍到这个小姑娘。把后面那个男人的脸P掉就好了。

央美的毕业展应该也是第三次去看了,每次都能看到很多有创意的作品,这次也抓拍到一个姿势优雅的女人在看展。

去天津,在五大道,一处正在装修的房子,正好拍到工人现在二楼阳台在张望着什么。

另外一些在天津拍到的照片: 旅行一定要去一个足够远的地方吗?

去山东,孩子们在一个营地过六一儿童节,抓拍到这张跑起来的照片,就是孩子应该有的模样。

本想摄影入门技巧的文章,把这些照片找出来的时候,照片里的故事就不断地从脑海里冒出来了,这就是拍照片的意义咯。下回再写摄影技巧吧。

我记得,小学英语课老师教过一个句子,“这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英语我是不记得了,但这句话我却一直记到现在。

摄影沙龙比赛是什么意思?

就是摄影比赛

说白了,摄影比赛沙龙就是一种游/戏,楼主要是想参与的话一定要事先了解游/戏规则。

征稿启事就是影展影赛的“游/戏规则”。虽然征稿启事的内容大同小异,但仍有必要仔细研读。许多影友只是关注主题与奖项,当然,切合主题非常重要,奖项也是这项比赛是否值得参与的关键,但是无论主题多么明确,奖品多么诱人,不仔细阅读其他规则条目便无法综合客观地了解比赛动机,更无法对影艺竞争做出准确的分析,有时还会上当,无偿地为一些商业行为提供素材。所以规则中的比赛目的、主题要求、参赛方式、作品体裁、投稿张数、尺寸要求(数据量要求)、作品使用权等项目都需要一一阅读分析,然后再确定这项比赛是否有必要参与,手中是否有合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