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事件

小米事件:智驾辅助系统的安全警钟

近期,小米汽车SU7发生的一起高速事故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这起事件不仅让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新的审视,也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实际应用提出了诸多质疑。作为IT数码科技领域的关注者,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与教训。

一、事故回顾:智驾辅助下的悲剧

3月29日夜间,三名年轻女性驾驶小米SU7在高速路上遭遇施工路段,车辆撞上高速公路边上的水泥墩后自燃,导致不幸身亡。事发时,驾驶者开启了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这一细节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根据小米公司公布的信息,NOA在事发前后多次发出提醒,包括轻度分心报警、脱手提示以及风险提示等,但最终未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一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也让公众对小米汽车的智驾系统产生了深深的疑虑。毕竟,在智能驾驶日益普及的今天,安全性始终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二、专家解读:智驾系统的安全边界

事故发生后,多位专家对小米汽车的智驾系统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指出,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在受到挤压或穿刺时容易发生短路,从而引发火灾。而在此次事故中,车辆的高速撞击很可能是导致起火的关键因素。

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则进一步解释了小米汽车并未自燃的说法。他认为,小米汽车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相对不易自燃。此次事故中的起火应属于碰撞起火,与电池自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一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为小米汽车减轻了舆论压力,但并未改变事故本身的悲剧性。

此外,专家还提醒,车企在宣传智驾辅助系统时应着重强调其“辅助”性质,而非过分夸大其“智能”程度。这有助于消费者形成更为理性的预期,避免过度依赖智驾系统而忽视自身的驾驶责任。

三、消费者视角:智能与安全如何平衡?

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无疑提高了驾驶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然而,在此次小米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智能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一些消费者认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虽然能够减轻驾驶负担,但在关键时刻仍需驾驶员保持高度警惕和操作能力。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不仅要关注其智能化程度,更要重视其安全性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驾驶素养和安全意识。在享受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时刻牢记驾驶责任和安全第一的原则。

四、行业反思:新能源车企的责任与担当

小米事件不仅是一次个体悲剧,更是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次深刻警醒。新能源车企在追求智能化的同时,必须坚守安全底线,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方面,车企应加大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算法和控制系统,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

另一方面,车企还应加强消费者教育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供详尽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提示消费者正确使用智驾系统;同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及时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

结语:以生命为代价的警醒

小米事件是一次令人痛心的悲剧,但它也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未来的发展中,新能源车企应更加注重智能化与安全性的平衡,以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为最高准则。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驾驶素养和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小米SU7驶过坑洼路段断轴?小米汽车紧急回应

文 | 

汽车行家综合

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自己提车几天的新车小米SU7在驶过坑洼路段后出现断轴情况。

据了解,事发地点在淮安盱眙的一条乡村公路上,路面状况比较复杂,从车主发布的视频来看地面上有不少破损和坑洼的地方。从现场照片和视频来看,小米SU7车辆右后侧轮胎已经瘪了,轮毂也有明显的变形,右后悬架损坏严重,空气弹簧滑出,摆臂以及减振器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该内容一发出引发大量网友的热议。

针对网传小米SU7过坑断轴事件,小米汽车官方今日也发布声明进行回应,否认网传车辆断轴的情况。官方指出,事件是发生在今年的1月30日,涉事车辆在淮安盱眙一乡村公路上,驾驶员以约70km/h的车速高速过路面(该路段悬挂提醒20km/h限速的标识)。行至某一破损/坑洼路面,因前述不当驾驶行为,车身部位冲击凹坑边缘,导致车辆右后侧轮胎、轮毂、悬架等部位在冲击后受损,经查完全不存在所谓“断轴”情况。

与此同时,还指出后续门店和工程团队也到了事故现场实地考察,结合车辆受损部位的痕迹,推断用户车辆在该路况下严重超速行驶,同时车辆受到路坑边缘冲击下,轮胎异常受力后爆胎,而后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轮圈、摆臂上,导致摆臂受力过载后断裂,并非个别谣传断轴。此次事故造成车辆右后悬架损坏,空气弹簧滑出,车辆继续滑行,摆臂以及减振器等受到磨损。车辆检测结果为事故的外力受损,非产品质量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件说明中官方还透露,当日在用户线上反馈发生事故后,保险勘测员抵达现场提出让驾驶员做酒精检测,驾驶员拒绝配合,未能做检测。最后车主同意放弃向保险索赔自行承担本次事故全部损失费用,现场与保险公司签订《放弃赔偿声明》并记录留档。官方这一部分的透露,也让不少网友猜测当时是否车主存在酒驾的情况。关于官方的说明,该车主还尚未进行回应。后续情况如何,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资料显示,此次涉及事故的车辆为小米SU7 Max版本。小米SU7是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在去年3月上市。新车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共推出标准版、Pro版售与Max版三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1.59-29.99万元。新车上市后就火爆了车市,2024年累计销量为139487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