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ROG游戏手机5评测:性能强悍,略有不足
今天冰块数码网带你认识手机评测以及应该怎么解决它,如果我们能早点知道解决方法,下次遇到的话,就不用太过惊慌了。下面,跟着冰块数码网一起了解吧。
- 1、华硕ROG游戏手机5评测:性能强悍,略有不足
- 2、红魔7 Pro游戏手机详细评测:“驯龙”只是基操而已 | 钛极客
冰块数码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华硕ROG游戏手机5评测:性能强悍,略有不足

去年发布的ROG Phone 3让这一系列手机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而ROG 游戏 手机5在这一点上得到了延续。整体看一下设备,顶部设有麦克风,右侧则集成了音量、电源按键和两个电容式的Air Triggers,左侧有一个SIM卡插槽,一个二级USB-C接口以及连接Aero Active散热器触点,在底部,有一个标准的USB-C接口和3.5mm耳机插孔。
在正面,是一块6.78英寸的大屏,还有前置立体双扬声器、呼吸灯以及顶部边框处的前置摄像头。背面则有开进顶部的三颗摄像头模组,一些ROG玩家品牌以及靠近中间的ROG标志的RGB LED阵列。
ROG 游戏 手机5很厚重,单手握持会比较吃力。不过,华硕针对人体工程进行了优化,比如将音量和电源键保持在手机中间附近。此外,它还对后壳玻璃进行了弧度处理,以让手机可以更紧实地握在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使用了优质的制造材料,感觉非常坚固。不过也应该注意到,虽然它的正面采用了最新的康宁Victus玻璃,但背面采用的是康宁第三代大猩猩玻璃。
而在体验这部手机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屏下指纹识别非常不可靠。它需要花比其他手机更长的时间来录入指纹,而在解锁设备的时候也是如此,有时候它运行得很好,虽然不是很快,但有时它完全无法正确识别。不过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在后续的软件更新中修复。
总的来说,ROG 游戏 手机5的设计很像ROG Phone 3,但有一些美学上的调整。它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作为一款 游戏 设备,它极好地平衡了外形和功能。
在ROG Phone 3上,华硕为其配备了一块支持144Hz刷新率的6.59英寸屏幕,而在ROG 游戏 手机5上则要更进一步,屏幕尺寸升级到了6.78英寸,这让手机看起来很大。不过它采用了20.4:9的纵横比,这使得它在执行日常任务时要轻松一些。
大、亮、灵敏的屏幕适合对战激烈的 游戏 玩家,凭借其144Hz刷新率、1ms的响应时间和300Hz触控采样率,这块屏幕的非常快,对于像玩《和平精英》这样快节奏 游戏 的玩家来说是非常理想的。
然而,缺乏QHD分辨率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遗憾,但除非你把屏幕贴近眼睛看,否则无法分辨这是一块FHD屏幕。此外,较低的分辨率有一个好处,处理器可以渲染更多的帧,从而能够带来更流畅的 游戏 体验。华硕还提供了一个自动切换刷新率模式,可以选择60、120和144Hz。在屏幕校准菜单中,有五种颜色模式可供选择,还有一个自定义选项也可以对色温和饱和度进行调整。
由于华硕并没有跟随大流采用挖孔或其它形式异形屏,因此这块屏幕在看视频和玩 游戏 的时候能获得较好的沉浸感。它很大、很亮、反应灵敏,虽然它可能不是最锐利或鲜艳的,但对于玩家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ROG 游戏 手机5是目前市面上规格最好的手机之一,但是,它并不是最快的。在Gekkbench 4、Geekbench 5和3D Mark基准测试中,小米11比它得分更高。虽然其中的差距很小,但考虑到它是一款 游戏 手机,还是会让人感觉有些遗憾。
不过,在实际体验中,ROG 游戏 手机5的响应非常快,即使在《原神》这样高负荷的 游戏 中,也没有出现任何的卡顿。然而,在长时间的 游戏 过程中,手机确实发热明显。在 游戏 大约五分钟后,该设备开始大幅升温,并在15-20分钟后会让你的手掌感觉到明显的发烫。好在华硕为其配备了一个Aero Active散热背夹来有效降温,遗憾的是它并不包含在普通版的ROG 游戏 手机5中。
一般来说, 游戏 手机的相机能力都不会很强,但ROG 游戏 手机5却带来了一些惊喜,尤其是主摄像头。
它拍摄出来的照片明亮、锐利、色彩准确,6400万像素的IMX686传感器是市面上较大的传感器之一,有1/1.7英寸。这意味着ROG 游戏 手机5在弱光下表现良好,也能拍摄出比较自然的虚化效果。
即使是在更具挑战性的、动态化的场景中,阴影也能被很好的处理,整个画面也有充足的动态范围。华硕懂得如何在美观的对比度和稳定的动态范围之间取得平衡,有些手机就过于亮化了阴影,使得照片看上去缺乏层次感,显得很平淡。
ROG 游戏 手机5的主摄和超广角摄像头存在质量上的差距,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在将使用它们拍摄的照片进行细节裁剪时可以看到超广角摄像头拍摄出来的照片存在不少锐化伪影。比如说上面的树木,右侧超广角照片的裁剪照片显示树枝周围的光晕伪影就是重度锐化的结果,而在对主摄的图像(左侧)进行裁剪时,这种情况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而ROG 游戏 手机5上的500万像素微距摄像头可能有些花哨,与后置相机系统的其他摄像头相比,微距摄像头并不能拍出令人满意的图像,其动态范围和弱光性能都不是很好,但似乎有一定的清晰度,而且与其他的快照相比,很容易注意到其较低的分辨率。
在视频拍摄上,ROG 游戏 手机5能够拍摄8K 30fps、4K 120fps和1080p 240fps的视频,这些视频功能与去年的华硕Zenfone 7 Pro相似,主要的区别是前置摄像头只能拍摄1080p 60fps视频,因为它不具备Zenfone系列手机翻转相机功能。视频录制看起来不错,尤其在拍摄4K 60fps方面有所改进,而4K 120fps慢动作镜头非常清晰。
我们再来看看ROG 游戏 手机5的电池和续航时间。它配备了一块高达6000mAh容量的电池,在交叉运行 游戏 、视频、音乐和一般社交浏览应用的情况下,它持续了一天多的时间。
ROG 游戏 手机5还有比较方便的电池性能平衡工具,可以尽可能地延长续航时间。X模式更注重于性能,省电模式则更注重于续航。如果在X模式下并调高刷新率,电池会以肉眼可见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华硕将USB-C接口放在手机侧面显得很有必要,这样就可以一边充电一边横屏 游戏 。
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华硕将ROG 游戏 手机5中的6000mAh电池是由两块3000mAh的电池组成,可以实现并联充电,以提高充电。这款手机还配备了一个65W的充电器,它还支持PD 3.0和QC 5快充协议,因此可以兼容市面上其他快充充电器。在测试中,这款手机从0充至100%只用了55分钟,这个成绩无疑是让人满意的。
去年的ROG Phone 3是一款出色的设备,而ROG 游戏 手机5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打造出一款均衡的、强大的 游戏 手机。
在目前已发售的手机中,ROG 游戏 手机5应该是其中最好的 游戏 手机,它拥有快速流畅的性能、为 游戏 调校完美的屏幕、一流的音质、坚实的电池续航能力、出乎意料的主摄像头。当然,它也并不完美,其他摄像头质量不如人意,缺乏无线充电充能和IP防护等级,指纹识别迟钝。但话说回来,ROG 游戏 手机5在关键地方提供了卓越的性能,这使其在与其它 游戏 手机竞争时足够脱颖而出。
红魔7 Pro游戏手机详细评测:“驯龙”只是基操而已 | 钛极客
高通连续两代SoC的发热问题,让手机厂商又将散热设计的优先层级再次提升,此前很多旗舰机型,都在“驯龙”这个环节败下阵来。如今各个厂商对于高通骁龙8 Gen1的态度,仿佛是回到了曾经的骁龙810时代,那么真的就没有办法驯服这条火龙了吗?红魔7系列 游戏 手机也许就是最终的答案。
早在红魔3上,就已经出现了主动散热这一结构,凭借小体积、高转速的风扇设计,可以让机内的热量快速通过空气流动从机内排出。之后,红魔也一直在迭代这一散热系统,不过此前它匹配的骁龙855/865,都不算是发热大户,主动散热的更多意义在于持续使用中的稳定性辅助。
而到了骁龙888/8 Gen1上,主动散热才真正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此次红魔7 Pro作为 游戏 旗舰,除了散热堆叠可以释放全部性能以外,135W闪充和UDC屏下摄像头等黑 科技 的加持,也非常有看点。
此次钛媒体拿到的红魔7 Pro为氘锋透明版,也是笔者认为目前红魔家族中颜值最高的机型,手机的后盖中可以看到很多的细节元素设计。比较明显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高通的logo与8的标识,另一个则是风扇处的20000字样,他们分别对应了处理器的型号以及风扇所具备的转速。
并且从这几代红魔产品的变化来说,其已经开始形成了属于自己品牌的独特辨识度,与最开始加入主动散热结构时的高调展示相比,如今红魔7 Pro在进气/出气孔等位置的处理都更加强调隐藏属性,力争保持后盖的视觉一体性。而在风扇处的设计,则加入了灯光配合透明的设计元素,进一步提升整体辨识度。
翻到手机的正面,尽管此前手机领域有对于真·全面屏的多种 探索 ,但最终都被“挖孔”这个中合方案给取代了,但红魔7 Pro作为 游戏 旗舰,并不想在玩家视野上作出妥协,正面的6.8英寸AMOLED屏幕,除了具备960Hz触控采样率以及120Hz刷新率这样的高刷 游戏 属性。
同时也采用了最新一代UDC屏下摄像头技术,在日常使用的情况下,即便距离屏幕很近,也很难察觉屏幕顶端的摄像头区域,无论是色彩的显示还是快速变化的屏幕显示内容,红魔7 Pro都会让你觉得它正面就是一整块屏幕。
另外,笔者也设置了之前屏下摄像头容易露出马脚的最高亮度纯白色场景进行了观察,如果非常仔细地近距离观察,通过偏转屏幕的角度,是可以看到顶部有一个长方形区域,颜色会比其他地方有些许偏色,但是从日常的使用体验来说,如果正面使用一整块屏幕的手机体验是100分,那红魔7 Pro至少做到了95分。
其实在今年的整体散热设计部分,红魔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除了可见的主动散热风扇以外,新升级的ICE 魔冷散热系统内部的VC物理散热结构面积也达到了41279mm²。除了散热堆料,红魔7 Pro在背部的中间也设计了一块金属背板,除了可以散热以外,也可以配合散热背夹来使用。
在这样的散热配置加持下,笔者终于算是见到了高通骁龙8 Gen1的完全实力,再配合16GB的内存容量,手上这台红魔7 Pro的安兔兔跑分超过了104万,鲁大师整机跑分则达到了123万,这两项综合测试均处于目前安卓阵营的顶尖水平,而在3Dmark的测试中,也得到了10129的分数,可见高规格散热让GPU性能也得到了充分释放。
通过测试,笔者还发现,在跑分项目和高负载的压力测试内,红魔7 Pro的是可以做到让SoC以接近锁频的方式运行的,即所有的核心都处于高频率档位,这样虽然整体的 游戏 场景功耗会变高,但是整体的表现一致性也会增强。
此外,在安兔兔的压力测试中,未开启散热风扇的情况下,温度达到了接近44 ,开启散热风扇后,温度降至40 以下,不过开启风扇后,也会看到压力测试中的耗电量有明显的上升,除了温度降低以外,开启主动散热换来的还有整体运行帧率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红魔7 Pro配备的主动风扇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更加贴近日常使用场景,这里笔者还分别测试了1小时120FPS王者荣耀 游戏 ,在未开启散热风扇的情况下,后盖上部的温度达到了42.6 ,金属部分已经有些烫手了,而开启散热风扇运行1小时候,温度才达到36.7 ,手摸上去仅仅是温热而已。
配合充足的散热设计,红魔7 Pro应该是目前安卓阵营性能表现最强的机型之一,实测中,无论是长时间运行 游戏 时的帧率稳定性,还是体感的温度表现,都达到了很不错的水平,在它的加持下,你才会感觉到高通骁龙8 Gen1被“驯服”了。
性能方面拔尖表现算是红魔7 Pro的“情理之中”,但在这段时间使用中,它的很多其他黑 科技 ,也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由于主动散热模块以及红魔对于性能释放方面的倚重,红魔7 Pro的续航表现收到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有5000mAh的电池,但是 游戏 环节的耗电量依然很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红魔选择了升级“快充”作为一种弥补的手段,在红魔7 Pro的包装内,可以看到一个165W的电源适配器,这个功率有多夸张呢?很多低端的 游戏 本产品,其电源适配器的功率也就是在160W左右。
官方表示,红魔7 Pro充电过程中峰值输入功率可以达到135W,实测在充电时,可以看到输入端的功率可以达到133W,相比目前最顶尖的120W快充技术,红魔这次又提升了充电效率。
充电测试环节,这里也分别进行了关机状态下的充电以及亮屏状态下的充电试验,在手机的关机状态下,5分钟可以补充43%的电量,约14分半钟可以达到90%的电量。而在亮屏状态下,5分钟可以补充34%的电量,约16分半钟可以达到90%的电量,考虑到它的电池容量,135W的充电确实非常给力。
可能细心的小伙伴发现了,为什么在关机状态和亮屏状态下,都没有达到标称的15分钟充满?原因很简单,在关机状态下,由于主动散热系统不会工作,为了保证手机温度在可控范围内,手机输入功率会受限,亮屏状态则是因为充电同时有消耗,如果想要获得最快的回血,那么你应该选择在开机熄屏状态下进行充电。
系统方面,红魔7 Pro也升级到了全新的REDMAGIC OS 5.0,在完成升级以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全新虚拟形象红魔姬Mora的加入,在你设置手机以及一些日常使用中,她会是不是的出来打趣一下,比如手机剩余电量不足的时候,屏幕上会有精确到毫秒的倒计时,同时还有红魔姬Mora的提示。
系统中也加入当下非常流行的小组件功能,长按桌面就能唤起小组件菜单,里面的种类还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是很多与 游戏 环节相关的操作都有独立的设置小组件,对于 游戏 玩家而言非常受用。
此外,在小组件的交互方面,红魔7 Pro还设计了很多直观易懂的动画,比如刷新率的调整以及风扇的开启/关闭/档位设置,除了提升日常的使用效率以外,对于初上手的用户而言,也能通过动画快速了解功能的应用属性。
在 游戏 内,除了顶部肩键、性能档位设置等功能以外,红魔最新系统中还引入了插件功能,与常规的辅助功能相比,这里的功能之前都是要通过外设或者第三方软件实现的,比如屏幕准心、秒表计时等等,可以说,通过插件库内的各类辅助软件,可以让很多玩家拥有媲美“辅助软件”的高阶 游戏 体验。
经过几年的发展, 游戏 手机已经开始成为智能手机赛道中的固定品类,也拥有了包括 游戏 发烧友、电竞玩家、 游戏 主播等人群的支持,而红魔7 Pro无疑是目前 游戏 手机品类中的“塔尖产品”,除了散热加持下的完全性能释放以外,在软件层面,红魔也已经 探索 出了与 游戏 场景相匹配的各类功能,这些都使得在它在 游戏 场景下,真正带来了与主流旗舰机拉开体验身位的能力。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摄影/邓剑云 编辑/钟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